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紫金娱乐网 >> 娜娜

73岁老人绘制近3米长成都版清明上河图彭丽丽【新闻】

发布时间:2022-08-19 16:55:08

73岁老人绘制近3米长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江华光创作的三米长卷《老成都府南河》 ●“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旧日成都府河、南河(现统称锦江)“两江环抱”,水色空濛,帆影盈江。河岸商肆林立,熙来攘往。 ●这一幅繁荣景象是何模样?成都73岁老人江华光,历时3个月,绘制了一幅近3米长的《老成都府南河》,风格颇似《清明上河图》。 ●两江交汇可见五桥排列,千人穿梭能窥世间百态。江华光根据《成都通览》和《四川老照片》两书,以及华西都市报周末副刊“宽窄巷”曾刊发的照片,为读者生动地呈现了1912年老成都府南河的风貌。 府南两河 流金泻银的水上通道 流经成都西南的锦江南河有2000多年的历史,流经成都东北的府河也有1000多年的岁月。 “它们是成都人的母亲河。成都地下水口感不好,人们用瓦罐沉淀喝河水。”说起创作初衷,江华光告诉记者,因为府南河对成都意义重大,千年来这两条河流承载了成都太多的历史和文化的荣光。 公元前220年,蜀郡郡守李冰治理岷江,修筑都江堰,通过郫江、检江引水灌溉川西平原,并开通成都内外二江。后来内江壅塞,仅在城南留下上、中、下莲池街名,外江即今天的锦江南河。 南河的开通,使城南迅速成为繁荣昌盛的商业区,同时也成为利用岷江漂送木材到成都的重要通道。“所以,南河自古以来一直有流金泻银之说。” 流经东北的府河则是唐代时期西川节度使高骈引郫河水从九里堤改道,环绕成都的北面和东面而成。当时取名清远江。府河、南河在九眼桥附近的合江亭汇合,从此便形成了两江环抱成都的格局。 商业繁盛 茶馆酒坊总共近千家 南河上,九眼桥、桥、老南门大桥、青羊桥、送仙桥从左至右,由近及远排开。府河上,合江桥和长春桥横卧水面。 江华光的《老成都府南河》上,最惹眼的便是这7座古桥。“这些桥就是府南河的标志。”江华光说,看到这些桥,就知道这是府南河了。老成都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府南河息息相关,灌溉、行舟、漂木、饮用、游乐都离不开府南河。清代的府南河除继续发挥通航、防洪、排污、灌溉、游赏等功能外,还是运送市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通道。 “你看,河道里有不少船只,有的上面还载着人。”江华光指着画面说,那时还没有专门的客船,但船主也不会拒绝上门生意,于是大多船是货客两用型。据记载,最大的船有近30米长。 “九眼桥,合江亭一带是最繁华的。”画上这一带,能看到货栈的招牌,端端正正地挂在屋檐下。河道两边错落的是商肆民居,一间两间、一幢两幢,聚在一起。“1912年那时候,成都的茶馆很多,统共有454家。”除了茶馆,成都人也爱喝酒,酒坊也有496家之多。 沿河两岸的盐码头、柴市坝、米市坝热闹非凡。合江亭附近的水津街是柴市,老成都人的主要燃料木柴多由岷江漂送。不远处的天平下街是竹子市,河边满是竹排,岸上竹子堆成了小山。东门大桥则是鱼码头,北门大桥有大安米市,下游又有小南海菜蔬码头。 生活百态 挑水看门都是挣钱行当 除了桥梁屋舍,江华光的画上散落着1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河道里撑船的、茶馆门口喝茶划拳的、推着鸡公车运送货物的,哄着婴儿的奶妈女仆,还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嬉戏的孩童……各行各业、百种群体,将1912年老成都的生活细细描绘出来。 “那个时候最起码有七十二行。为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好看,我并没有画完。”理发匠、收荒匠、接生婆、道士、卖线的、卖花的、挑玉器担子的、补伞、补凉席、补扇子、磨刀工……应有尽有。 挑水是一项挣钱的行当。“虽然有自来水,但是自来水还没办好。”挑水工分挑河水和井水两种,按街道划分区域揽活,城内有430多人以此行当为生。除了挑水靠肩膀臂力吃饭,另外一种职业“背子”也靠力气吃饭。“背子”也是现在的挑夫,一般能挑200余斤。 “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是背子,他还能挑个300多斤。”“背子”与挑水工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挑水工只挑水,“背子”也可以“挑”(背)人,江华光的画上就有一个背着人的“背子”。根据资料,这样的挑夫有350多人。 现在的成都有些职业以前也有雏形。比如修脚的。1912年的老成都就有以专门修脚为业的,多在茶铺里活动。而现在的保安,则是以前的看门人,只不过多为公馆看门。而且不如保安般年轻力壮,耳聪目明,多是老态龙钟的老头儿,非眼盲即耳聋。

沈阳下肢静脉血栓医院

兰州寻常疣医院

沈阳子宫肌腺症医院

南昌拔毛狂医院

西宁不孕医院

友情链接